重庆新高考选科组合有哪些?重庆新高考怎么选科3+1+2最佳组合
2023-11-03 16:28:13 作者:yoyo
随着各省市新高考政策的实行,学生和家长在选科的时候也陷入了迷茫,毕竟大家对此也并没有深入的了解,所以我们要详细研究一下当地的高考政策,那么重庆新高考选科组合有哪些?重庆新高考怎么选科?这里有重庆新高考3+1+2最佳组合供大家参考。
一、重庆新高考选科组合有哪些?
首先重庆新高考选科组合总共有12种,其中包括物化地、物化生、物化政、物生政、物生地、物地政、史化政、史化地、史生化、史生政、史生地、史地政,采用的是3+1+2高考模式,具体科目组合如下表所示:
选科组合 | 可选专业范围 | 选科优势 | 选科劣势 |
物化地 | >96% | 专业选择面广、识记要求低 | 学习难度大,要求考生逻辑思维剽悍 |
物化生 | >96% | 专业选择面广 | 学习难度大,选课人数多,优等生多,且竞争激烈 |
物化政 | >96% | 专业选择面广,且选修政治,为将来考公考研打好基础 | 三科学习跨度较大,物化强调理科逻辑,政治需要文科素养。故要求考生文理思维兼具 |
物生政 | 92% | 学习难度低、 学物理进名校机会大,学政治可选文科专业 | 少部分专业无法报考 |
物生地 | 92% | 学习难度低于传统理科组合 | 少部分专业无法报考 |
物地政 | 92% | 为将来考公考研打好基础 | 要求考生文理思维兼具、选择考生较少,部分学校可能没有相适应的走班课程表 |
史化政 | 65% | 适合文字表达能力与记忆能力强的同学、为将来考公考研打好基础 | 专业选择面较窄 |
史化地 | 65% | 适合文字表达能力与记忆能力强的同学 | 专业选择面较窄、考公考研没有政治基础 |
史生化 | 65% | 适合生化有优势者,专业选择面较广 | 专业选择面较窄 |
史生政 | 58% | 适合文字表达能力与记忆能力强的同学、生物可拓宽专业选择面,文理兼具 | 专业选择面较窄 |
史生地 | 58% | 学习难度低 | 学科跨度小,思维跨度大,竞争激烈 |
史地政 | 58% | 学习难度低 | 选科人数最多,竞争激烈 |
新高考3+1+2模式
1.统一高考科目:语文、数学、外语,这三门科目考试参加统一高考,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,每科满分均为150分,总分450分,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;
2.选择考试科目:物理和历史,考生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两个科目中选择一科,由各省自主命题,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;考生从化学、生物、地理和政治四门科目中选两门,选考由各省命题,通过等级赋分的方式,将赋分后的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,每科满分100分。
招生院校依据考生的语文、数学、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(含1门首选科目成绩和2门再选科目成绩),参考综合素质评价,采用“院校专业组”方式实行平行志愿录取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按物理科目组合、历史科目组合两类分列招生计划、分别划线、分别投档。
二、重庆新高考3+1+2最佳组合
根据综合数据分析,重庆新高考3+1+2最佳组合有物化政、物生政、物化生等。
物化政
物化政全称为物理化学政治,这个组合其实和第一种有相似之处,物理化学不用多说,这两个学科的学习难度不小,但有时也十分明显。这个组合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政治,想学好政治需要很深厚的文科素养,它和物理化学之间有着很大的跨度,因此学习起来难度更大。
物生政
物化政全称为物理生物政治,这个组合的专业覆盖率也比较高,只有少部分专业无法报考。而且总体来看该组合学习难度低、学物理进名校机会大,加上有政治学科做打底,对于有考公考研的小伙伴来说是很不错的,特别是考研,因为它必考科目之一就是政治。
物化生
物化生全称为物理化学生物,相信很多人也都看出来了,这就是传统的理科组合,三门学科基本都是需要靠理解的内容,而且放在大学的文理科之间来看,这三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性,学起来互相印证、互相促进。
三、重庆新高考怎么选科?
1、根据学生的性格爱好
毕竟大学里的每个专业学习可能都是枯燥无味的,如果说再选择一个不感兴趣的科目就会倍感痛苦,所以我们要结合孩子性格兴趣点,考虑到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,对经济有想法的就选文科类专业,而想从医的自然就要选择物理,不同类目有不同要求。
2、根据学生的科目成绩
我们选科目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能够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,那么成绩也是其中的关键因素,大家要避开自己的短板,选择擅长的科目,尤其是女孩数理化不好的,就要选择偏文科的科目,勉强只会让你压力很大,即使考上好大学好专业,以后大概率得转行。
3、根据学生的职业规划
对于未来职业有想法的学生而言,我们根据自己的思路选择科目即可,但是如果孩子目前也没有什么明确的职业规划,对于各科也没有什么倾向,那么我们就尽量选择物化生或物化政,在报考专业的时候选择更多。
注明:以上信息均为参考,具体以官方数据和2023年实际情况为准!